總網頁瀏覽量

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香港麵塑的探思 1

多年前,北京的湯子博先生,把舉籖的街頭賣藝的麵粉公仔,改用托板來承托,把單調的仙佛主題,滲進京劇的人物,水滸、三国,紅樓夢等多元化的主題,形成一股不一樣的麵塑漩渦,

但這股漩渦,除了他的兒子湯夙国老師以外,好像也沒幾個麵塑藝術家能接上去,到底湯老師的魅力在那里,叫我們不能望其背項!

湯派屬'意塑'的手法,其著眼點不在乎繁褥的細節,卻放眼在神韻和形態上,而且大胆用上很多不同性質的材料,加上題材多變,又或者適逢其會,長期被中國的上流社會所追捧,以致在麵塑這大家庭上,穩坐泰山的頂上。 我手上的資料,在國內能以高價出售麵塑作品的,也不到5個人吧!深圳的簫老師,北方的王玓老師已經是表表者。

今天我們 香港 的麵塑藝術的前路,昰否還要固執的走街頭賣藝的路向,或弄幾個卡通公仔,哄哄小朋友,賺他三幾佰塊糊口、糊口;在我看來,學習這一個門道,已經是夠苦的,加上前途是緲忘的,那裡會有人傳承,发揚光大,到底是否我們就是這樣湮沒在這塊沙漠中,這被列入什么文化遺產的國猝,竟然過不多年再看不到香港的麵塑藝人和他們的作品!

沒有留言: